圖為:關員為企業辦理危化品進口通關業務 趙曉莉/攝
5月15日,濟南張周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36噸三氧化鉻運抵青島港,隨即收到海關口岸放行指令,發往濟南進行目的地海關驗核。這批進口貨物在黃島口岸放行時間由之前的3天左右縮短為幾秒鐘。
自4月13日起,海關總署調整進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模式,由“口岸批批驗核”調整為“審單驗證+口岸檢驗或者目的地檢驗”。海關根據企業申報進口的危險化學品屬性和包裝類型,分類設定檢驗的作業環節(地點)和比例,對于泄漏風險高的貨物,主要在口岸環節實施,對于泄漏風險低的貨物,主要在目的地環節實施。
“以前集裝箱到港后需要在港內危險品庫堆存,然后申請海關查驗,從貨物到港至提離口岸大約需要2到3天。”濟南張周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采購部部長陳延飛表示,現在按照新模式,風險低的貨物可以運到濟南工廠驗貨。
黃島海關充分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及時開展企業宣講和政策解讀,保障進口危險化學品檢驗新模式平穩過渡。海關在加強風險研判的基礎上,通過實施“提前申報”、優先單證審核、開通進口危險化學品專用窗口等方式,保證貨物通關效率。
在各項海關政策疊加下,危險化學品未運抵前即可完成單證審核作業。對于沒有口岸檢驗指令的進口危險化學品,可以實現口岸快速放行,貨物口岸停留時間進一步壓縮。
“以這批三氧化鉻為例,屬于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了提前申報,海關在貨物到港前完成審單,系統判定貨物風險較低,貨物到港口系統直接放行,待運輸到目的地后就可以由屬地海關進行檢驗。”黃島海關綜合業務二處綜合業務一科科長鄭軍介紹,模式改革有效縮短了貨物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黃島口岸是北方第一、全國第三大危險品進出口口岸,進出口總量占山東省90%以上。新模式對于保存條件要求高的危險品貨物來說,更是一項利好。
5月11日,黃島海關關員在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倉庫對進口的一批危險化學品實施了目的地檢驗。該批貨物為“防反射薄膜生成液”,是生產芯片的用料之一,對倉儲條件的溫度、濕度有極高要求。
“這批貨物需要取樣送實驗室進行危險特性分類鑒別,在口岸開箱取樣可能會影響貨物狀態。”黃島海關查檢二處查檢四科一級主辦侯冬霞介紹說,在新模式下,貨物口岸放行后直接運到了轄區目的地工廠倉庫檢驗,降低了溫度、濕度變化對貨物狀態的影響。
據統計,新模式實施一個月,黃島海關累計審核進口危險化學品單證373批,對口岸直接放行的32批進口危險化學品實施了目的地檢驗。
“檢驗模式改革減少了港口危險品的堆存量和堆存時間,既有效疏導了口岸聚集性風險,又提升了通關效率和疏港效率,企業享受到了改革紅利。”青島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經理牟趙李說。(趙曉莉、亓秉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