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關關員對進口銅精礦進行放射性檢測 鄒艷麗/攝
近日,一批重4000余噸的銅精礦在山東港口煙臺港集裝箱碼頭靠泊。在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關員實施放射性檢測、固體廢物排查等查驗無異常后,準予貨物轉場至進口企業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專用場地檢驗。
銅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我國銅礦資源不足,難以滿足國內需求,需要大量進口。按照之前的監管要求,企業進口集裝箱裝銅精礦時,海關需在口岸實施現場檢查并取樣送檢,在全部合格后企業方可提離使用。為保障大宗資源性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不斷提升海關全要素監管效能,海關總署要求自2022年10月起,在蘭州、青島、福州等海關啟動進口銅精礦口岸到目的地轉場檢驗試點,實施“口岸+目的地”聯合監管。
為支持企業經營平穩向好發展,保障國家重點產業鏈安全,煙臺海關以智慧海關建設為契機,按照“一企一策”原則,深入開展集裝箱運輸進口銅精礦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針對企業痛點和訴求,優化調整海關檢查作業流程,實施轉場檢驗試點,采取“預先篩查+口岸快查+到貨送檢”模式,事前驗核國外有毒有害元素檢測報告,降低質量環保風險,在口岸實施快速放射性檢驗和排查等工作,貨物轉至企業專用場地完成取樣送檢,將海關監管工作前推后移,實現進口銅精礦智慧監管、精準監管、順勢監管。
“口岸通關時間由10天壓縮到2天,減少了吊裝、搬倒、拆箱、取樣等作業,使每個集裝箱壓減成本約1000元。作業環節的減少,也避免了銅精礦倒箱過程中的損耗,公司年綜合節約成本800萬元。”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商貿經理王浚亦說。
近年來,青島海關不斷優化監管服務,嚴格落實進口大宗資源性商品“先放后檢”“品質依申請檢驗”、進口銅精礦“分步檢測”等便利化措施。今年前6個月,關區共監管驗放進口銅精礦178.87萬噸、同比增長21.31%。
下一步,青島海關將以提高口岸驗放效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持續優化進口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模式,保障國家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關景元、張坤明、趙呈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