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關關員到企業開展調研 郭慶玲/攝
1984年,煙臺等14個城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年來,煙臺作為山東外貿發展主力軍,對外貿易蓬勃發展,進出口值屢創新高,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90年代初期煙臺年進出口值不足40億元,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煙臺搶抓經濟全球化機遇,外貿進出口值實現跨越式增長,2006年、2008年、2012年、2021年進出口值分別突破1000億、2000億、3000億、4000億大關,2023年進出口達4568.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煙臺市外貿進出口值3427.5億元,同比增長1.7%,再創歷史新高,展現出開放自信的煙臺外貿“氣場”。
“交友”遍天下
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綜合業務一處統計科科長徐雯介紹,改革開放伊始,煙臺市進出口貿易國家和地區僅50余個。隨著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2023年煙臺外貿伙伴達到226個國家和地區,幾乎覆蓋全球。
“我剛開始辦理報關業務時,客戶比較固定,貨物的進出口國家也不算多。”煙臺中和全運物流有限公司報關業務員盛佼章介紹,作為一名在煙臺口岸從事報關行業的“老資格”,十多年來他從一張張報關單上切實感受到了外貿的飛速發展和變化。
報關單上貿易國別的不斷豐富,自2013年以來尤為突出。這一年,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煙臺也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由2013年的560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2111.7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8.4%提高至46.2%。
“我感覺進出口國家越來越多,像格林納達、巴巴多斯這些之前只在地理書上見過的國家字眼,好像忽然走進了自己的生活。”盛佼章說。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在這種理念引領下,煙臺外貿企業全球“交友”,朋友遍天下。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煙臺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627.9億元,同比增長7.4%。
“換擋”闖全球
改革開放初始階段,附加值較低的農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是煙臺市的主要進出口商品。隨著煙臺市制造業體系不斷完善,裝備制造業迅速崛起,電子、造船、機械設備制造等行業提速換擋,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牢牢占據進出口領域的“頭把交椅”。
上汽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是煙臺一家從事整車出口的加工制造企業,旗下多款車型遠銷北美地區等海外市場。走進通用東岳的生產車間,各種汽車零部件整齊排列,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后,一輛輛嶄新的整車便可從生產線上駛出。
“我們公司進出口環節涉及的汽車零部件品類近1萬多種,歸類難度大,資金占用高,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極大挑戰。”該公司關務總經理馬文駿介紹。
海關指導企業通過加工貿易手冊管理開展業務,免征進口關稅,極大降低企業造車成本,同時建立歸類數據庫,將合規歸類數據納入“歸類先例輔助查詢系統”,有效縮短驗放周期,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023年,煙臺市機電產品進出口值達2004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43.9%。
“筑巢”賦新能
開放平臺是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外貿進出口中的地位愈加顯著,為外貿提質增效賦能添動力。
2000年4月煙臺出口加工區獲批設立,2009年9月煙臺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煙臺保稅港區,港區空間、政策優勢和港口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2020年9月,煙臺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充分發揮有力推動了煙臺外向型經濟全面發展和穩定增長。2023年,煙臺綜合保稅區進出口1155.7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25.3%。
坐落于煙臺綜合保稅區的富士康(煙臺)科技工業園,自2004年便在這里“扎根落戶”。20載的時光,該園區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完成了從生產單一游戲機產品到集游戲機、手機、小家電、機器人及關鍵零組件等多類消費電子產品為一體的綜合型生產基地的轉變,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勢開展游戲機整機全球維修業務,實現了從‘貼牌加工’向‘服務和加工雙驅并進’發展。”該園區營運總監邱滄淮表示,目前全球維修業務已經成為園區內企業發展的新亮點。
今年前三季度,企業保稅維修業務進出口額超3.6億元,同比增長41%。(趙雯雯、曲媛媛、房劭華/文)
|